摘要:广西新闻网上思4月21日讯(通讯员 黄海柱 韦世仙)近年来,上思县结合旱地改水田(下称:旱改水)项目发展规划、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高密度生态养殖,利用清水养鱼,肥水循环灌溉的绿色发展理念,做活“水文章”,助力乡村振兴工作。...
广西新闻网上思4月21日讯(通讯员 黄海柱 韦世仙)近年来,上思县结合旱地改水田(下称:旱改水)项目发展规划、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高密度生态养殖,利用清水养鱼,肥水循环灌溉的绿色发展理念,做活“水文章”,助力乡村振兴工作。
工作人员在查看鳗鱼的长势。该批鳗鱼很快就可上市。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韦世仙 摄
上思县在妙镇那苗村“旱改水”农旅产业示范园里,钢架大棚内的大型圆池里,一尾尾肥壮的鳗鱼正在群聚觅食,一幅生态渔业新画卷徐徐展开。技术人员也正麻利地喂鱼和查看长势,并根据天气、温度等因素,为鱼儿调气供氧。
据了解,该示范园高密度生态养鱼项目于2020年3月建设,产业园依托旱地改成水田后种植水稻为主,配套发展高密度水产养殖。项目总投资200多万元,并于当年7月投入使用。该项目建设有大鱼池10个、小鱼池12个;其中小池容纳养鱼量为3000多斤,大池容纳养鱼8000多。2021年养殖的黑鲷鱼年产出2万多斤,产值达20多万元。
技术人员在查看鲈鱼的生长情况。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黄海柱 摄
本批待销各类鱼种于2021年11月开始陆续投放鱼苗,饲养有花鳗鱼、赤眼鱼、鲈鱼、黑鲷鱼等四个品种,主要销往广东、福建、南宁等地。目前花鳗鱼准备上市,市场价达45一斤,效益十分可观。而且高密度生态饲养的鱼类具有肉质结实、无泥腥味等特点,深受市场欢迎。
“我们把鱼的粪便制作成农家水肥,直接灌溉到经过‘旱改水’的农田里,利用绿色资源,生产原生态绿色产品,我们20多个鱼池,年产量超10万斤。”上思县万发农林有限公司副经理陈永帅介绍道。
那苗村“旱改水”农旅产业示范园。无人机航拍图
近年来,上思县在实施耕地提质改造“旱改水”项目中,积极探索推广绿色发展理念,发展高密度生态养鱼,利用养鱼后的肥水经过微生物分解后,释放出养分再灌溉到农田,实现“一水两用”,为“旱改水”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。并且高密度生态养鱼项目项目占地小、效益好、高产出的,从投放鱼苗、喂养、管理、捕捞整个过程都十分方便,而且降低了养殖成本,增大了效益。
项目不仅让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取一笔稳定的土地租金,而且还长期安置就业岗位10多个,种养期间临时用工50多人次,促进了当地留守劳力和部分弱劳力的增收。